欢迎访问山西省民政厅网站!
今天是:
站长统计
理论探颐
理论探颐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探颐
运城市民政局局长陈汪利:殡葬改革与移风易俗建设研究 作者: 来源:山西民政 发布时间:2021-11-15 10:11

一、殡葬改革与移风易俗建设发展及其现状

(一)创新发展多元化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日趋严重,殡葬服务已成为满足群众死有所葬、逝有所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2018年1月,民政部与15 个部门一起制定推进殡葬改革的指导意见并联合发文,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殡葬移风易俗,在全国范围内在各个方向上推进丧葬体系和丧葬管理制度的立体化改革,把殡葬改革工作的广泛开展全方位地与城镇、乡村建设相融合。各省市都在积极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殡葬需求,不断提升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进而更好更快地提升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物质水平。

(二)法制化建设持续推进

我国殡葬改革与移风易俗建设的创新发展亦离不开法律的指引和护航。我国殡葬行业的发展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新的立法和管理方针应充分体现规范殡葬服务行为、维护公共利益、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继续推进殡葬改革。从我国目前改革现状来看,基本殡葬服务正在完善之中;公众满意度还有待提高;服务还应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努力;服务方式还有很大创新潜力;思想陋俗正在革除之中,文明节俭理念还需广泛宣传。虽说立法之路道阻且长,但国家从未松懈不断法制化的决心。

(三)“惠民礼葬”先行探索

中国殡葬协会秘书长孙树仁认为,“惠民礼葬”实现了殡葬改革的三个突破。首先,通过全免费的“惠民”突破了殡葬领域存在的资本逐利性与服务公益性的矛盾冲突。殡葬领域政府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经营之间一直没有达到和谐共振、相得益彰的境界,而是长期处于资本逐利性与公益服务性二者之间的矛盾纠结之中。其次,通过“礼葬”突破了传统殡葬习俗对殡葬改革的“道德绑架”。长期以来,我国在移风易俗的改革上,因传统殡葬习俗的“道德绑架”而举步维艰。再次,通过补齐安葬公墓建设的短板,规划建设公益性公墓,满足群众逝有所安的殡葬服务需求,突破了长期以来“重殡轻葬”畸形推动殡葬改革的困境。

(四)深化殡葬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深化落实殡葬在各个层面各个地域的系统性改革,广泛二深刻地推进火化政策的改革和执行,采取骨灰存放、树葬、花葬、草坪葬等多种现代化新型形态方式,不占或少占地,少耗资源,把更多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留给子孙后代,可以有效遏止乱占耕地的陋习,节约土地,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因此,应将殡葬改革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中持续推进,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协调推进、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

(五)推动殡葬服务信息化

信息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服务和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信息的公开与共享、管理和服务部门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协调具有重要意义,使殡葬领域逐步实现网络化、协同化、智能化,殡葬服务机构基本实现业务办理信息化,不同层级殡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全面提升了现代科学技术与丧葬工作的融合度。

二、殡葬改革与移风易俗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制度有待完善、执法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没有一部专门的《殡葬法》,我国开展殡葬执法知识依据《殡葬管理条例》、民政部或其他部门发布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法律制度的缺失既有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对殡葬改革规范不够完善的问题,也有对殡葬改革不断深化导致的立法滞后的问题。

(二)宣传力度不足,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我国许多乡村和山区等不易到达的地区,由于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宣传难度较大,村民对现行殡葬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所知较少。部分地区对最新的殡葬制度和改革措施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工作未落到实处。使得这些地区的殡葬改革工作较难推进。

(三)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服务资源供给不到位

一方面,某些地区针对这一内容的执行力度明显不足,存在严重的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服务资源供给不到位情况。殡葬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情况复杂,操作难度大,部分县(市、区)仅靠民政部门单打独斗,资源整合不够。特别是土地规划、征用、审批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致使手续办理相对缓慢。同时,由于殡仪馆选址的特殊性,群众信访意见大,导致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四)殡葬管理服务“管办不分”问题严重

根据统计部门的数据表明,我国各地区陷入亏损窘境的殡葬工作机构和部门有八成乃至更多。有些地方政府不仅不提升经济支持,反而通过一定法规条例,将殡葬工作这一公益性质的工作,划分给了民营企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殡葬行业的发展失衡,同时监管部门也很难实现对其的监管。以上种种,使得所属地区的殡葬改革工作难以推进。

(五)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共享联动

殡葬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尚未普及交互式管理和一站式服务,各级平台互联互通尚未形成,并且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平台缺乏共享联动,尚未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无法形成各部门相关数据的交换共享。殡葬大数据治理能力建设、殡葬服务线上线下互动融合以及在线政务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加强殡葬服务队伍建设是发展殡葬事业的基础。当前,殡葬礼仪服务从业人员短缺,职业认同感普遍不高,提高殡葬服务者的社会地位,切实做好殡葬服务专业人才的建设,对于深化殡葬改革、提升殡葬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三、殡葬改革与移风易俗建设的对策

(一)加快法制化建设

加快完善殡葬改革先关法律制定,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殡葬综合改革配套政策,完善政府补贴、以奖代补等方面的惠民殡葬政策,健全殡葬改革工作联合执法机制,加快“三沿六区”(所谓“三沿”,即:沿着公路、沿着铁路、沿着河道沿线。所谓“六区”,即该区域属于或者包括住宅区、开发区、坝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以及文物保护区)的散埋乱葬坟头综合整治力度。针对集中安葬点和散葬坟墓等不同情况、不同实际、不同问题,精准指导,细化举措。形成从任务安排、措施落实,到监督检查、目标完成的强大工作合力。

(二)宣传教育,移风易俗

宣讲方针政策,让群众从心里拥护。一方面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结合具体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接地气、群众易接受的章程和标准。要抓住“关键少数”,发挥党员干部、乡贤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村比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营造村村争先进、户户比文明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综合治理“配阴婚”陋习,充分认识“配阴婚”的危害性和综合治理的紧迫性,多渠道宣传,利用基层组织,加强群众监督,规范殡葬服务机构,从源头上杜绝“配阴婚”行为。再一方面,要创新祭扫方式。大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积极为群众绿色文明祭扫提供便利场所、创造便利条件,引导群众选择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迷信行为。

(三)加强殡葬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要实施殡葬改革,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健全完善殡葬改革工作保障机制,及时协调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立项、用地、环评等审批程序,形成密切协同、高效推进的工作格局。完善考核标准,建立工作台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把殡葬改革工作列入督办系统重点推进,根据各地完成情况奖优罚劣,加压推进相关工作。持续加大宣传。采取多部门联动的方式开展集中宣传,倡导改革土葬、实行火葬,营造厚养礼葬、移风易俗的宣传声势。积极组织基层干部,充分发动群众一线工作法,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善于从群众角度想问题,让干部带动群众,用群众教育群众。

(四)社会化与公益性并重,优化殡葬服务递送机制

在殡葬服务递送机制方面,要体现社会福利服务的公益色彩,充分发展递送殡葬服务的社会化机制。为有效维护殡葬安全,建议借鉴殡葬服务提供中政府、社会和市场合理分责的国际启示,同时考虑到我国土地公有制和土地安全,根据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和分布状况,对火葬场、墓地等殡葬重大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由公共部门经营,保障殡葬技术服务的公共性,特别是要祛除城市公墓的经营性,保障其公益性。对其他殡葬服务尤其是殡仪服务实行有效的社会化或市场化改革,引入主要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基本殡葬服务的优质公益性社会服务力量与主要面向少数需求者提供高档殡葬服务的优质营利性民间资本,且给予二者差别化的公共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政府定价、经营许可、负面清单管理等规制机制与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使这些殡葬服务价格合理化。随着殡葬文化和习俗的逐渐理性化,最终实现技术服务之外的其他殡葬服务递送者以公益性社会组织为主、营利性殡葬企业为辅的格局,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提供公益性的殡葬服务。

(五)加快殡葬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互动融合

加快殡葬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体化服务平台,推动殡葬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高服务和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信息的公开与共享、管理和服务部门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协调。要能实现交互式管理、一站式服务,改变传统服务的组织模式,实现服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使服务业务信息化、网络化,实现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公开,以便利的方式提供给公众,提高了人民群众查找相关信息的便利性。同时,使得相关管理部门和单位的交流也变得更为快捷高效。服务单位和公众可以获得管理部门的信息,而管理部门亦可了解企业和公众的合理要求从而提高管理和服务部门的服务效率。

(六)加快殡葬礼仪服务专业队伍建设

提升殡葬服务质量离不开专业的人才,下一步应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殡葬是特殊行业,遗体整容师、火化师、墓地管理员等是特有职业,需要专业人才提供专业的服务。首先,应提高提高殡葬服务者的社会地位,鼓励更多的人员从事专业殡葬服务;其次,在相关教育培训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升目前殡葬工作的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培养一批精研相关政策法规、各种宗教葬礼仪式、能够守护逝者尊严、具有社会文化理念的殡葬礼仪服务专业队伍,为规范殡葬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传播生态文明观念,实现移风易俗改革。


主管:山西省民政厅  网站标识码:1400000033
地址:太原市漪汾街9号  电话:03516387419  邮箱:sxmztwzb@126.com  邮编:030027  晋ICP备08102198号-3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晋公网安备 14010902000490号